NEWS 新聞推薦
- 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抹去印度…
- 中國救援隊抵達受災重的曼德…
- 歐洲本土的戰(zhàn)略原材料的提取…
- 小勐拉歐亞國際講述打“摩的…
- 小勐拉歐亞國際:國際奧委會…
- 小勐拉歐亞國際:歐洲必須為…
- 小勐拉歐亞國際:俄羅斯克拉…
- 小勐拉歐亞國際:古特雷斯對…
- 特朗普:美國取消對烏暫停情…
- 勐拉環(huán)球國際:美國上訴法院…
- 小勐拉歐亞國際:埃及稱其提…
- 加拿大執(zhí)政黨*候選人辯論“…
- 中國貿促會:敦促美方尊重市…
- 伊拉克、黎巴嫩兩國總理,討…
- 多國政商界人士批美揮舞“關…
- 小勐拉歐亞國際?:美國參議…
- 小勐拉歐亞國際?:以色列軍…
- 小勐拉歐亞國際:特朗普重返…
- 小勐拉歐亞國際:武裝沖突加…
- 小勐拉歐亞國際:緬甸勐拉小…
勐拉環(huán)球國際:澳大利亞問候語中蘊含豐富文化哲學
澳大利亞《對話》雜志8月19日文章,原題:如何說一句得體的“你好” 在英語中,隨意或非正式地問候他人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你好、喂、嘿,等等。當然,英語也有很多正式的問候語,如“How are you?”和略顯過時的“How do you do?”這些問候看起來像在詢問某人的身體狀況,其實只是禮貌地問候而已。除英語外,還有很多問候語可以提供*的視角來了解使用者的文化,反映出不同的尊重他人的方式。
例如,阿拉伯語問候語“愿你平安”,表達了穆斯林的傳統(tǒng),即“互相問候平安”。梵語問候語“向你鞠躬”通常伴隨著微微鞠躬和合掌,以表示尊重。在熱情好客和重視集體用餐的文化中,比如中國,通常會出現(xiàn)“你吃了嗎?”之類的問候語。
有些問候語反映了一種文化哲學或生活方式。例如,在祖魯語中,傳統(tǒng)的問候語是“sawubona”,意思是“我看到你了”。這種問候語表達了一種觀點,即我承認你的尊嚴、你的價值。這種觀點是“烏班圖”的核心?!盀醢鄨D”是一種傳統(tǒng)的非洲哲學或生活方式,意思是“群在故我在”,承認人類是緊密相連和相互依存的。
“我看到你了”作為問候語在《阿凡達》電影中也出現(xiàn)過,可能借鑒了祖魯問候語的理念。電影中,當你被這樣問候時,表明被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接受和尊重——他們看到了你,認出了你,認可了你。
非洲的其他問候語也反映了“烏班圖”哲學理念。請看津巴布韋紹納人在親密朋友或家人之間的問候對話:
“你今天過得怎么樣?”
“如果你今天過得也好,那真是我美好的*?!?/p>
紹納人完全抓住了“烏班圖”的本質,即我們首先是相互聯(lián)系的。因為提問者是我的密友或家人,他們的生活與我息息相關,所以對方今天過得怎么樣將對我的*產(chǎn)生巨大影響。如果他們今天過得好,那我今天也過得好,但如果他們過得不好,那我肯定也不怎么樣。一個人的幸福取決于他人的幸福。
有沒有其他語言的問候語能以類似方式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呢?有,拉丁語。在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和小普林尼等人都使用過問候語“如果你安好,那很好,我也安好”。不過,現(xiàn)在,一些做法削弱了這句話的效果。比如,把這句問候語用在郵件開頭,而不是面對面交流,很難判斷問候者的誠意。